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07-16资料来源:点击:0
一、引言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深入研究这一工具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便于承接相关咨询业务,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谋献策。
二、历史沿革
从近些年的推广发展历程来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以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仅4.8%,较以往增速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基础建设投资作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被给予厚望,但受限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重大项目资本金筹措存在不足。在此背景下,2022 年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创性地提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由央行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此后,又增加了第二批的发行额度,最终两批合计落地约7400亿元。
2.2024年9月,美国高额关税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造成较大的扰动,在此背景下,我国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旨在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提振资本市场等。2024年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虽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发展,但重大项目仍然面临资本金短缺的问题。
3.为进一步缓解重大项目资本金短缺的问题,202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较于2022年,投向领域拓展至8大领域31个专项,政策协同发力更为显著,与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银行贷款等配套资金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这体现了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业务拓展方向
在当下政策机遇期,可积极布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相关咨询业务,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1.加强政策研究与解读:组织团队深入研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各项政策法规,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调整方向,为客户提供准确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帮助客户把握政策机遇,合理规划项目,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2.提升项目谋划与包装: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协助客户策划和包装符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条件的项目。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资金测算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充分、条件成熟,提高项目的质量和竞争力。
3.优化申报服务流程:建立健全项目申报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申报服务。包括协助客户准备申报材料、填报重大项目库、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等,确保申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项目审核进度和反馈意见,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四、申报注意事项
1.领域契合度:申报项目需严格对标8大领域31个专项,避免扩大化解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广泛,但项目必须与这些领域紧密相关,才能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2.规划符合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性”属性,要求项目与重大战略保持一致,一般来说,项目应纳入“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务院及部委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等。同时,部分领域对规划等级有明确要求,如收费公路仅支持纳入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
3.前期工作要求:同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类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旨在加速重大项目推进,当年形成实物工作量是关键,这要求项目的前期工作需准备充分,包括项目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填报重大项目库等;其他土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环评批复、施工许可等手续已完成或者正在办理中。
4.项目性质与收益可行性:项目应为可以产生一定收益的准公益性项目或经营性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确保项目今后能有偿还能力,不能形成政府隐性债务。
5.支持额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安排金额不超过国务院明确的各领域最低资本金比例的50%(部分重点领域可提升至80%)。
6.负面清单:项目不得包含土地收储和房地产开发等内容,不得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投向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得形成政府隐性债务等。
五、与其他配套资金的协同联动
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其偿债基础是地方财政兜底,依赖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然而,地方财政在权衡未来债务可持续性时,往往担忧专项债存量债务过高、增量债务增长过快,偿债压力可能超出承受范围。相比之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风险由市场主体承担,无需地方政府出具还款承诺或兜底,从而有效避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可持续的融资新路径。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重点关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与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在重叠领域的协同发力方向,例如科技创新、城市地下管网等领域。通过组合模式,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前期配套资本金的缺口难题,再进行市场化融资、中央预算、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保障后期建设资金需求,构建起“前期配套 + 后期建设” 的全周期资金保障体系,形成政策合力,加速基础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项目推进速度,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经济发展全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可紧抓政策窗口,积极开拓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咨询业务,深度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的进程中实现公司的价值提升与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郑进坚
东莞分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咨询工程师。
谢壁林
东莞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咨询工程师。
蓝晓华
东莞分公司投资咨询部副部长,经济师,咨询工程师。
黄昊睿
东莞分公司投资评审部项目副经理,经济师,咨询工程师。
东莞分公司
下设投资咨询部与投资评审部,多年来深耕本土市场,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智库咨询、资金申报咨询、可研编制及评估咨询、采购咨询、造价咨询等。分公司秉持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新业态与创新模式,致力于构建稳固的业务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多元、且专业的咨询服务。